“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 讲座纪要

来源:WilliamHill体育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11月3日上午,应WilliamHill体育的邀请,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王慧慧老师,在教学楼1B301为2025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员工开展以“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WilliamHill体育副经理翁伟志老师主持,部分文博专业教师参加。

王慧慧老师长期深耕福建文物保护工作,2015年获得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证书,主持或参与完成了文物保护规划和古建筑修缮工程50余项,对福建文化遗产的资源特色与保护实践有深刻见解。

王慧慧老师立足于其对文化遗产保护亲身经验,将本次讲座分为文化遗产的认识、福建省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等三个部分。

首先,王慧慧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化遗产的相关专业知识,例如文化遗产的定义、文物分类等,厘清相关概念: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如土楼、古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习俗);文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又分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展品如陶瓷、书画)与不可移动文物(如三坊七巷、厦门大学老建筑)等。

紧接着,王慧慧老师对福建的文化遗产总体概况进行介绍。她指出,福建文物众多,其特点鲜明。福建文物以古建筑为主,绝大部分是明清建筑;山海文化交相辉映,乡土文化遗产特色突出。目前福建拥有武夷山、土楼、鼓浪屿、泉州等4处世界遗产,泉州更是成为“文物保护-利用-带动文旅经济”的成功案例。

最后,王慧慧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文物保护遵循“规划-修缮-活化”逻辑:先做保护规划(如“诊脉开方”,划定保护范围),再开展可逆性修缮(如临时加固、整体修缮),最后通过遗址公园、文旅融合等多种形式实现活化利用。

此次讲座让同学们不仅明晰福建文化遗产的“家底”与文物保护工作逻辑,更理解“文物惠及于民”的核心价值,进一步坚定了投身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领域的决心。

通讯员 WilliamHill体育叶翔宇

作者 李欣蓉 刘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