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十讲|品重柱石映闽都,铁骨丹心书廉洁——王荷波(第五讲)

来源:WilliamHill体育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及省纪委《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五廉工程”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推进新时代公司廉洁文化建设,弘扬崇廉尚俭、廉洁从业的良好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公司推出“廉洁故事十讲”系列推文,为公司师生提供一门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砥砺初心使命的“必修课”。

今天推出“廉洁故事十讲”第五讲,让我们跟着WilliamHill体育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陈静怡来学习王荷波的廉洁故事。

王荷波,福建省福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1927年5月党的五大上,他当选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为党的纪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同年11月在北京被捕牺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临难前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路。

作为工人运动领袖,他铁肩担当,慷慨无私,从不乱花工会的一分钱。在工作中,他处处讲公道话、办公道事。王荷波以列宁关于合作制的论述为依据,创办具有连锁性质的工人合作社,并制定章程与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经营有方,资金进出数量大,王荷波便亲自记账,组建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向会员公布账目。

1922年,40岁的王荷波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工友们送他一块大红匾,上面写着“品重柱石”四个大字。王荷波一生追求真理,英勇斗争,清正廉洁,舍身革命,“品重柱石”这个称号名副其实。

1927年10月,王荷波被叛徒出卖,在北京被捕。狱中,他最初称自己叫汪一喜,江西人,在上海经营西服店。后经叛徒指认,他仅承认了真实姓名和叛徒指认身份,而对党的机密,无论敌人怎样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在狱中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一定能实现。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被押至北京安定门外。面对敌人的枪口,王荷波视死如归,放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吓得刽子手们慌忙开枪,时年45岁。

从浦镇机厂的工人领袖到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始终以“品重柱石”自励,用生命践行了“廉洁奉公、忠诚担当”的誓言。今日之福州,正以王荷波等先辈为镜,让廉洁文化与闽都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守护这座千年古城的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