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共筑保密防线,公民人人有责”保密宣传教育活动之红色保密故事朗读活动将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在福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保密故事。福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作为与中央苏区重要部分,拥有光荣革命传统,是土地革命时期党的重要红色保密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障蔽战线的奇才》下篇故事。

原文
他们在橘林深处盖起了草寮,供过往的游击队员和地下人员夜宿隐蔽和休息。当时,小梅溪同其他几个大村组合成一个保,黎炳光便乘机派魏源成去当副保长,让陈应时、苏建财去当甲长。要求魏源成、陈应时、苏建财隐蔽身份,在国民党基层组织潜伏,利用他们在国民党基层组织的公开身份,为我们过往干部和地下工作人员办理“旅外证”和路条等,并利用“冬防”站岗来掩护交通站的各种活动。闽南特委机关派出的副特派员郑敦、白区工委特派员张国忠以及外出活动的不少干部,都是通过小梅溪秘密交通站,用保长开具的证明条到白区去开展地下工作。
1941年夏收,黎炳光、陈树根和魏启同等人帮助群众收割稻子,看到一担又一扣金灿灿的谷子,黎炳光欣慰地笑了,他们也为这些劳动成果流过汗啊!但当他坐在田埂上,端起群众送来的白花花的“田头饭”时,他的眼眶湿润了,这是进村后的第一顿干饭啊!他端起饭碗,扒了一口,又放下了。魏启同看了,以为他生病了,忙问道:“老黎,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我们这里有干饭吃,山上的同志们连稀粥也吃不上,在饿肚子啊!”黎炳光说着,两行晶莹的泪珠流了下来。
魏启同和陈树根听了,也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饭碗。
过了好一会,黎炳光稳定了心绪,才说道:“我和树根在这里做短工,肚子能填饱,但我们也得想法帮助解决根据地同志们的生活问题才是。”想了想,他又说道:“虽然特委没有交给我们这个任务,但我们是共产党员,时刻要想到党的利益。现在,国民党顽固派到处搜剿和封锁,想困死我们,只要有办法,就要让同志们吃上饭,粉碎敌人的阴谋!”
当下,他们三人便商量决定,在村里开荒田,种稻子,秘密送粮上山给坚持武装斗争的我党干部。第二天,他们又串联发动了好几个革命群众,利用早晚时间,开了三亩多水田,秋收第一季便收了一千多斤谷子,碾成米,派人秘密送到特委机关。
当时,为了贯彻党的抗日统战方针,游击队停止打土豪筹款,而
根据地又需要购买一些军需物资,秘密交通站的经济十分困难。黎炳光和几个支委积极串联和发动群众筹集经费。1941年除夕夜,卢叨、洪椰子和吴运琳带领漳南地下工作人员到了小梅溪,住在草寮里。革命群众知道自己的队伍来了,欢天喜地,忙把肉、菜、粿都送来,让同志们过一个少有的丰盛年。同志们异常高兴,也惊讶黎炳光工作开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同志们哪里知道,黎炳光等人为了节省钱粮,平日里常是以竹笋和地瓜充饥的。为了减少群众的负担,也为了筹集更多的经费,他们除了长年累月地开荒种植外,还编制竹器,钓鱼抓鱼、撑船运货,把赚到的钱积聚起来,冒险到漳州城内购买中西药品、报刊和军需用品。
1942年6月“南委事件”后,闽南特委机关和工作人员进行“分散埋藏”,有的枪支也一并埋藏。在国民党顽固派不断进攻和“围剿”的情势下,显得很被动。几经研究,闽南特委决定重建革命武装,开展反顽自卫。但是,枪弹奇缺,黎炳光只好找大家商量,决定为组织购买枪械
弹药。当时,洋枪洋弹缺乏来源,土造的枪械以广东大埔造的质量较好,而且价格较便宜。1942年7月,黎炳光派魏启同、曾清波和蔡屋三人牵了自己的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到平和九峰的粗溪村,把牛卖了,所得款项委托粗溪村可靠的朋友朱瑞金、朱亚卯到邻县大埔秘密买回了5支驳壳枪、6支曲九枪和420发子弹。魏启同接过枪弹,用事先买好的烟叶包好,装进麻袋,秘密运回小梅溪,由秘密交通站负责清点付款。过了两个月,魏启同又通过同样的途径,用汇款的办法,购回5支曲九枪和400 发子弹。这些枪弹、药品和军需物资,均由黎炳光一手策划转送。水路采用阮石象、黄松茂的交通船秘密运输,陆路则由秘密交通员化装成小贩,以肩挑贩运为掩护,把物资秘密送到狮头山、竹园、油柑坪等我党
的秘密交通站,然后再转送根据地。就这样,小梅溪秘密交通站担负着我党开展敌后斗争的军需运输站。
打进敌人内部
军事情报,物资枪弹和白区报刊等等,源源不断从小梅凑密交通站送至敌后开展武装斗争的根据地6闽南特委和漳南工委的干部和地下工作人员也屡屡从这里安全过境出人。久而久之,小梅溪引起了人的注意,保安队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对小梅溪进行搜查,同时布置便衣密探加强监视。1942年12月底,闽南特委交通总站站长吴酒精被捕叛变后的没几天,敌人就让他带着便衣警察一日三次到小梅溪搜捕黎炳光,并破坏了小梅溪秘密交通站。在小梅溪群众的全力掩护下,黎炳光三次度过险关,从村后走出,通过羊坪村,乘天黑奔向狮头山,迅速离开小梅溪到闽南特委报警。陈炳元和魏启同是本村人,虽然陈炳元曾被抓到漳州警察局去盘问,但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且很快就被保释出来。敌人一走,风声一过,他们再次冒险回到村里继续开展各项工作,秘密交通站一些同志都集中到小梅溪后,唯独陈树根去向不明。那天,敌人“围剿”小梅溪秘密交通站时,陈树根拼命逃跑,如今去向不明是
否落人敌手手里或是脱离险境大家都不清楚,黎炳光牵肠挂肚,决心找到他。
黎炳光回狮头山报警后,闽南特委让他不要马上回小梅溪,而是跟随卢炎一起到南靖一带活动。他们在竹园港仔口建起了新的地下交通站,
那里水陆两便,黎炳光遂又经常随着黄松茂的交通船到小梅溪、石码和小溪一带活动,恢复了和陈炳元、魏启同的联系。但是,陈树根仍无消息。黎炳光下决心寻找这位老战友。
一天,南靖的一位熟人告诉黎炳光一个信:有人看见陈树根在草坂乡的一个戏场中点汽灯。黎炳光听罢,马上到草坂查访,果然在湖山保的新楼村找到了陈树根。战友重见,激动得落泪。陈树根告诉黎炳光能:在小梅溪,他被敌人追捕,躲进一个妇女的床后,而她则装病躺在床上,骗过了警探,才得以脱险,逃离小梅溪。后经组织介绍去南靖新塘找小
学教员共产党员朱子文设法安顿,朱子文介绍他暂住到新楼村父母双亡的王桂家。由于生活无着落,陈树根只好外出打短工,帮人摘荔枝,点
汽灯过活。黎炳光对他说:“你这次善处应变,还是好的,但既有了落脚点,便要考虑交通线上的事。”
隔了不久,黎炳光又来新楼,陈树根提出一个问题:“这里附近的衍坑,有个名叫王士富的族长,为人正直,在当地也有威望,我在摘荔枝时认识他。他看到我生活困难,曾提出介绍我去当乡丁,因为我还没有和你通气,没敢答应他。”黎炳光听后,肯定地回答:“这正合组织意图。我们早就想派人利用关系打人敌人内部,你的身份在这里没人知道,正好借机行事。可以答应下这门差事。”于是,陈树根当上了乡丁。过了一个多月,国民党南靖县府为了强化保甲制度,抽调一批乡丁到靖城受训,陈树根被看中,也调了去。黎炳光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化装成商人,以亲戚的名义,到靖城找陈树根。陈树根悄悄地告诉他:“这次受训,很可能要分配到保甲里任职,也可能留在靖城。”黎炳光考虑了一下,认为能打进保甲当上个头目,作用更大,但不能留在靖城,要回到新楼去干,借以设点,把港仔口和小梅溪两个秘密交通站连接起来,建一条新的秘密交通线。陈树根依照这个部署,做了一些工作,为党的秘密交通披上了“保护衣”。不久,他和王桂结了婚,秘密交通站便设在他家里。此后的五年多时间里,陈树根不断地报告敌人内部动态和机密情报。1947年9月,交通员黄汉龙叛变投敌,港仔口交通站披彻底彼坏了有幸脱险的秘密交通员赖葱和陈古老就是通过这个联络点的护赶回小梅溪,进人漳州城报警,避免了白区地下工作的一些损失......
从1940年春天建立南靖半山联络点到新中国成立,黎炳光一直话跃在闽南秘密交通线上,即使在他担任了闽南地委执委、靖和浦县工委组织部长,工作繁重的日子里,也一直肩负着党的秘密工作的重任。他多次遇敌或陷人意料不到的困境,都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一次次
化险为夷,成为闽南特委秘密交通线上的中流砥柱,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一幕幕永留青史的话剧。
摘自:《印记:中国红色保密故事(福建卷)》

“共筑保密防线,公民人人有责。”我们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好红色保密资源,弘扬保密优良传统,守初心、担使命,开创保密工作新局面,将革命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斗推向前进,将祖国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历史的巨轮乘风破浪,永远续航!
本期故事朗读者: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陈永焕
(本次红色保密故事朗读活动由WilliamHill体育员工第三党支部承办)